【人文中国专栏之二】拜神祭祖年夜饭,辞旧迎新庆团圆


▲年夜饭是游子的牵盼
 
“奶奶,我抢不到车票,可能赶不上年夜饭了……”
 
“不行!年夜饭一定得回来吃!”
 
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年夜饭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。在外漂泊的游子渴望回家,在家留守的父母也在盼望着一家团圆。一年的辛苦忙碌,仿佛就靠这一顿年夜饭来抚慰。
 
年夜饭,吃的就是硬菜。为了做出一桌美味佳肴,从食材的准备上就费尽心力。
 
11月,家里的老人就开始去集市上购买鸡鸭的幼崽回来饲养,到春节刚好三个月左右,这时是肉质最好的时候。如果不是人力、物力确实比较大,老人怕是恨不得自己养猪哩!
 
菜园里也是老人忙碌的身影,走近,仿佛可以听到老人的喃喃自语:“老大喜欢吃油麦菜,城里的都喷了农药,得种多点……”
 
让孩子回家能吃好喝好,这大概就是老人最淳朴的心愿了。
 
大年三十清晨,哗哗的洗菜声,咔咔的切菜声,唰唰的涮锅声……构成了一段喜气洋洋的优美旋律,同时也拉开了年夜饭的序幕。
 
大快朵颐之前,不得不提春节的另一个习俗——拜神祭祖。
 
拜神祭祖是为了缅怀祖先,告慰祖先在天之灵,表达对祖先的敬意。同时祈祷祖先和各方神灵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,生生不息。这一传统习俗世代相袭。
 
男女老少带着一只整鸡、两碗饭、一些水果和小吃,以及蜡烛、鞭炮等祭祀用品,“轰轰烈烈”地朝祠堂进发。路上不时遇上同族的还会互道一句:“新年好!去拜神了吗?”
 
祠堂早已香火鼎盛。长辈奋力挤进人潮,摆上祭祀品,上香点蜡烛,接着便是最重要的环节——磕头跪拜。双手合十,先站着拜三下,再跪地拜三下,如此反复三次则礼成。这是极为庄重之事,拜祭者神情肃穆,严厉禁止孩童哭闹。人们在跪拜时还念念有词:保佑全家兴旺,安康幸福……

▲祭品很丰盛
 
祭祀过后,便是最期待的大饱口福之时。从前面原料的准备上就可以看出来,鸡、鸭占据着年夜饭的大头。
 
前面祭祀用的整鸡本就是用开水浸熟的,简单切块后,蘸上精心调制的姜葱蓉,就摇身一变成为一道美食——白切鸡。此法简单易行,不仅锁住了鸡肉原有的清甜,还避免了鸡肉发柴,入口细嫩滑润,鸡肉的清甜与葱姜的辛辣完美融合,清爽开胃,百吃不厌。
 
此外,天生自带“骚味”的鸭肉处理好了也不失为一道美食。将整只鸭与调料放入油锅中小火慢炸,直至外皮微黄焦脆,内里熟透,一道油炸鸭肉就出锅了。食之香而不骚,皮酥里嫩,咸甜鲜美,令人垂涎三尺。
 
当然,年夜饭上还少不了一道荤素结合的大菜——酿苦瓜。这道菜的制作过程较繁杂,光是剁馅就要花上不少功夫,最后还要包馅、蒸煮,都需要花上不少时间,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。而且酿苦瓜色香味俱全,苦瓜苦中带甜,馅料鲜嫩滑香,两种不同的美味在齿间跳跃,让人不禁食指大动。
 
其实,年夜饭吃的不是菜,吃的是欢乐年味儿。拜神祭祖也不是无用之事,而是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。
 
大年三十乃辞旧迎新之日,无论是准备年夜饭时的事无巨细,还是拜神祭祖时的郑重其事,重要的是与家人在一起,分享这一年的成长与收获,许下对于来年的期待,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……
 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