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狼有话说】冬至将至,抱团取暖


 
再过一天,就是农历己亥年的冬月了。
 
再过二十七天,就是农历己亥年的“冬至”了。
 
按照中国古代民间计算寒天的方法,从冬至之日起,每九天算一“九”,一直数到“九九”八十一天,“九尽桃花开”,天气就暖和了。民间广泛流传的“九九消寒歌”是这样说的:
 
  • 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;
  • 五九和六九,沿河看杨柳;
  • 七九河冻开,八九燕子来;
  • 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 
对于当下的陶瓷行业而言,早就进入“冬月”了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比如,行业整体销量下滑,众多厂家停产或减产,经销商纷纷“去库存”,大量销售岗位的中高层(通常意义上的“职业经理人”),以及市场部岗位的人员待业或转战其他行业……
 
寒气逼人,必须找到安然过冬的办法,才能等到“沿河看杨柳”的日子,才能等到燕归来,否则必然在寒冬中结束人生旅程。
 
蛇类和黑熊可以冬眠,燕子和大雁可以迁徙,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,农耕民族必须建造房屋,生火取暖。
 
陶瓷企业就像不能随便迁移的农耕民族一样,面对凛冽的寒冬,尽早建好牢固又暖和的大房子非常重要。没钱建房子的搭个窝棚也好,连窝棚也搭不了的,那就抱团取暖吧——战场上的士兵,面临寒冬时,固守战壕的他们,这是唯一能做到的取暖方式了。
 
其实,对于行业的现状,几年前不是没人发出过类似预警,但真正听进去的不多,听到了做好准备的更少,这才导致现在大量从业人员喊“过冬”。
 
今年,陶瓷行业日子相对比较舒坦的企业,就是少数几家所谓的“头部品牌”(以上市企业为主),它们拥有资本的支持,充分消化了精装房带来的订单,同时又不担心订单带来的垫资问题,所以比往年占有了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 
此消彼长,这些“头部品牌”销量每增加10亿元,就意味着至少有10家中小规模品牌的倒下。老狼粗略地估算了一下,所谓的“头部品牌”方阵,今年的销量增加总额大约在100亿元左右,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将有大约100家中小规模的陶瓷品牌将彻底倒在这个“寒冬”。
 
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这些“头部品牌”逆市扩张,却没想过人家早在N年前就已经提前布局,早早地做好了“过冬”的准备。比如渠道下沉,现在有些企业想把店面开到三四线城市去,殊不知拥有数千家经销商的“头部品牌”,早几年就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。再比如对应精装房的“战采”,市场份额早被“头部品牌”瓜分了,现在才想到做“战采”的企业,只能望梅止渴。还有所谓的“跨界”整合资源,想想“头部品牌”是什么时候开始跨界卫浴、整装的,你就知道自己离人家的差距有多大。
 
但是,机会还是有的,毕竟“冬至”还没到,最为寒冷的“三九四九”还没到,天气还没冷到一秒钟就把人冻成冰棍的地步。
 
那么,当下实力稍逊一筹的陶瓷企业可以做什么呢?
 
也许,抱团取暖会是一个“过冬”的办法。
 
怎么个抱法呢?
 
老狼个人认为,生产型企业要主动拥抱销售型企业,因为渠道掌握在对方手中,在买方市场年代,需求端的能量大于供给端。生产型企业主动拥抱对方,掌握更多的生产订单,其实纯粹生产环节的利润,也是可以养活团队,甚至发展壮大的。过去手上有几个牌子的生产型企业,要敢于放手,不能死抱着还没成为“品牌”的牌子不松手,你的长项是生产,销售不是你的长项,那么就该放大自己的优势,赚该赚的钱,给合作方更大的空间,彼此互惠,这才是存活之道。
 
销售型企业,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要求更高,更要主动拥抱生产型企业,尤其是体量不大的销售型企业。生产型企业,特别是产能较大的企业,资金实力往往比较雄厚。而体量不大的销售型企业,自有产能不足,或者根本就没有自有产能,一直是靠代工生产的,不抱紧生产型企业,一旦对方找到更合适的伙伴,你就会被无情抛弃。市场没有情面可讲。
 
除了同业之间抱团,上下游企业抱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对于体量还不够大的成长型陶瓷企业而言,锁定上游的供应商(如机械设备企业、原料企业、釉料企业),或者下游的经销商、地产公司、装饰公司,形成紧密的统一战线,或者干脆成立一个合资公司,在资金实力迅速增强的同时,还可以更充分地占有资源。“家中有粮,心里不慌”,这个“冬天”就好过了。
 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debug: 0, //如果分享失败,把0改成1开启错误提示看看 var s_title = $(document).attr('title'), // 分享标题 s_desc = $('#description').attr('content'), //分享描述 s_link = location.href.split("#")[0], //分享链接 s_imgUrl = "https://" + window.location.host + "/wechatpic.png"; // 分享图标